2008年1月25日 星期五
2008年1月12日 星期六
雜記
今天去看了一個很好看的展覽,主題是「香港製造」,將七位本土藝術家的作品風格一次過呈現於觀眾眼前,告訴你香港原來也有不少藝術家在搞當代藝術。
當中有些作品是你所熟悉的,也許會在街邊的塗鴉上看過,但當時你並不留意。蛙王的展品其實很雜亂,但影出來的相很好看,色彩很豐富。周俊輝的回歸十週年作品,暑假時在上海看了一次,這次再看感覺更加親切。我不懂畫畫,從前會認為「藝術」是很高深莫測的東西,改變我這個想法的是蔡仞姿,浸大Visual Art裡的一個professor,有次跟U+的編輯去訪問她,還去了她那時在牛棚擺放的一個展覽。雖說有人從旁的介紹,我仍然感到的一頭霧水,但就覺得好像被開發了一片新的大陸,看展覽很有趣呀,是我當時的想法。
在「香港製造」這個展覽中,我最深刻的是一個關於「鳥籠」與「飛行」的作品。(下圖是其中一小部分)
昨天看到GPA,令我頭痛的總不會是主修的Soci。有時候寧願自己主修的是訪問技術、寫作技巧,副修攝影,這樣的話我一定會萬二分投入。同樣是理科出身,我不明白為什麼同學說他們少有上課,也可以拿個A-,而我只有C+,想了一晚,結論還是承認自己比別人笨拙?我其實很喜歡上中史課,而且覺得理科人在大學應該讀讀歷史,去泰北的時候,我特別留意到孤軍的歷史,我認為是讀了中史後有了的敏銳感。這樣說來,成績不能否定我在上個Sem讀中史的價值呢。(好像想通了;-p)
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女人的故事
泰北清萊的山區,住著大大小小的少數民族部落,有喀倫族(Karen)、拉胡族(Lahu)、苗族(Meo)、阿卡族(Akha)和俚蘇(Lisu),其中以喀倫族的一支巴東(Padaung)部落長頸族最為人熟悉。
長頸族的女孩五歲開始要戴銅圈,一個一個的加上去,然後用長長的銅條將銅圈繞在頸上,膝蓋下也繞上銅環,讓雙腳一直保持在兒時的粗度,聽說是想模仿鳳凰的長頸及細腿。
這次到泰北,很可惜沒有機會探訪長頸族,不過還好,讓我遇見了阿卡(Akha) 。
阿卡族的女人酷愛銀器,將家裡的大小財寶當掉,化成頭上銀色的小花、圓球、串珠等飾物,又重又誇張。每當遇上一些重要的場合,她們都會花上好些時間將這些寶貝放到頭上,老死了還要帶著它們進入棺柩。
阿卡的女人愛美,可是在美麗背後,這個族裔的女人卻承受著不少不文明的習俗。
到過其中的一個阿卡村子,眼睛所見大部分是婦女和小孩,有位常在這裡服侍的姊妹告訴我,阿卡的男人最安逸,他們不務生產,也少有下田耕種,大條道理的將擔子交在女性的肩上,但阿卡的男人卻是早逝的,很多時是因為吸毒,早年的日子情況更嚴重,活不過四十的有許多。住在泰北地區的男人,又有多少是死於毒品!
這位姊妹認識一位阿卡姑娘,從她口中聽到了這個故事,
「第一次見她,那年她十四歲,一臉稚氣地對我說她將要跟村裡的一位比她大十多歲的男人結婚」,「第二年看到她的時候,她抱著懷中的小生命,正在哺乳」,「隨後的幾年,每次見她,圍在她腳跟的孩子一個一個地增加」,「之後的幾年,我到了另一個村子裡去事奉,再回去的時候,看到她滿臉淚痕的在為丈夫打理身後事」,「過了不久,她又要結婚了,這次帶著孩子」,「按照阿卡的習俗,沒有丈夫的女人,在村子裡沒有地位,會遭人家白眼,因此阿卡的女人有時要嫁上好幾次,只為能夠依附在男人的身邊」,「後來她為新丈夫誕下了雙胞胎」
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
異域
是怎樣的一個地方,住著一群怎樣的人 ?
「他們戰死,便與草木同朽:他們戰勝,仍是天地不容!」
這裡的歷史,我了解不多,在榮民之家看到國民軍隊的旗幟時,我竟感到錯愕。後來,知道了五十多年前,國共內戰時夕,有一隊國民軍隊退守到金三角的地區,為了下次的積極進攻作準備。計劃還未進行,國民軍隊大敗,退到台灣。可是留在金三角的軍隊並沒有被接走,最後成了一群被人遺棄了的孤軍。

五十多年來,這一群被遺忘了的人,四處流落,有些成了土匪,殺人越貨、販毒、凶殘、暴戾,有些則跟當地政府妥協,以血汗換來了棲身於泰北荒山的生存權,搭屋造棚,成了一個個的難民村,過著半原始的生活,這裡有著貧窮、飢餓、疾病,同時也有著奮鬥、忠貞、摯愛。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