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
今天去看了一個很好看的展覽,主題是「香港製造」,將七位本土藝術家的作品風格一次過呈現於觀眾眼前,告訴你香港原來也有不少藝術家在搞當代藝術。
當中有些作品是你所熟悉的,也許會在街邊的塗鴉上看過,但當時你並不留意。蛙王的展品其實很雜亂,但影出來的相很好看,色彩很豐富。周俊輝的回歸十週年作品,暑假時在上海看了一次,這次再看感覺更加親切。我不懂畫畫,從前會認為「藝術」是很高深莫測的東西,改變我這個想法的是蔡仞姿,浸大Visual Art裡的一個professor,有次跟U+的編輯去訪問她,還去了她那時在牛棚擺放的一個展覽。雖說有人從旁的介紹,我仍然感到的一頭霧水,但就覺得好像被開發了一片新的大陸,看展覽很有趣呀,是我當時的想法。
在「香港製造」這個展覽中,我最深刻的是一個關於「鳥籠」與「飛行」的作品。(下圖是其中一小部分)
「現實」與「夢想」很多時都存在著落差,大學看似很自由的,但很多時候我也感覺是困在象牙塔裡做學問。對於將來,有時很我會很清晰,但不少時候也覺得很模糊。從報張電視裡看到不少大器早成的例子,有時會為自己感到焦急,為著這個問題也有過分焦慮的時候,但我知道有些東西是心急不來的。
昨天看到GPA,令我頭痛的總不會是主修的Soci。有時候寧願自己主修的是訪問技術、寫作技巧,副修攝影,這樣的話我一定會萬二分投入。同樣是理科出身,我不明白為什麼同學說他們少有上課,也可以拿個A-,而我只有C+,想了一晚,結論還是承認自己比別人笨拙?我其實很喜歡上中史課,而且覺得理科人在大學應該讀讀歷史,去泰北的時候,我特別留意到孤軍的歷史,我認為是讀了中史後有了的敏銳感。這樣說來,成績不能否定我在上個Sem讀中史的價值呢。(好像想通了;-p)
昨天看到GPA,令我頭痛的總不會是主修的Soci。有時候寧願自己主修的是訪問技術、寫作技巧,副修攝影,這樣的話我一定會萬二分投入。同樣是理科出身,我不明白為什麼同學說他們少有上課,也可以拿個A-,而我只有C+,想了一晚,結論還是承認自己比別人笨拙?我其實很喜歡上中史課,而且覺得理科人在大學應該讀讀歷史,去泰北的時候,我特別留意到孤軍的歷史,我認為是讀了中史後有了的敏銳感。這樣說來,成績不能否定我在上個Sem讀中史的價值呢。(好像想通了;-p)
2 則留言:
你好~~我係阿恆~
喜歡你寫既野~唔介意我bookmark左呢度嘛?
謝謝你的鼓勵 :-p
我當然不介意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