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我有say
方大同(Khalil)的音樂在香港音壇上是別具一格的,大眾認得他的音樂,是黑人音樂R n B中夾雜著一絲絲中國小調的溫柔。那麼,想認識方大同這個人應該從那裡開始呢?就由他的眼鏡說起吧!
風格,自然而成
無論是唱片封套或是頒獎典禮上, 方大同都喜以一副粗框眼鏡示人,大得差不多可以遮掩著他的半張臉,問他是否對眼鏡情有獨鍾,他的回答卻是:「因為感覺很七十年代」,跟他的音樂風格一樣, Khalil大概是朋友眼中一個很徹底地懷舊的人。
自小聽Stevie Wonder、Earth ,Wind&Fire, Eric Clapton,成為Khalil日後創作強而有力的基調,同時也令其他歌手羨慕不已。為什麼是黑人音樂而不是其他的? Khalil想了一想,答案是幾乎出於自然而成的「哪種音樂感動到你,便會成為你日後聽歌的習慣。」
喜歡R n B的Khalil如何認識中國小調的情懷?「我在上海住過六年的時間,閑時找來了周旋的曲子,例如《天涯歌女》等,一聽便喜歡上。」除此之外, Khalil也喜歡蘇州式的平談,「兩個人先是坐著對答,說完了便拿起琵琶、三弦等音器拉奏起來」Khalil說得很雀躍。
如果說R n B是Khalil音樂的基調,那麼小調味道便是其中的養分,塑造出一個中西融合的方大同。
音樂,走過來
你的音樂不是大眾習慣的類型,有沒有感到走在一條狹窄的小道上?粗框眼鏡底下看到了Khalil對自己的一份肯定「我在做自己最擅長的音樂,很有挑戰性」。當歌手是Khalil從小的夢想,很多小朋友是由遊戲機陪伴下長大的, Khalil坦言音樂才是他的玩具。
爸爸是位鼓手, 大同三歲便接觸到打鼓, Khalil回憶說,偶爾會跟爸爸出去做表演,通常是負責唱的部分, Khalil小時候對舞台的印象留下的只有很強的射燈和張不開雙眼,但是就是這樣的經驗不知不覺間令Khalil更加肯定對音樂的熱愛。
由寄demo到唱片公司到成式簽了華納, Khalil前後經歷了五年時間。等待永遠是最磨練人意志的,五年裡Khalil試著做part-time廣告音樂,讀遙距課程。媽媽是位幼稚園教師, 大同甚至嘗試過當幼稚園的英文教師,時間始終沒有動搖他要當歌手的決心, 除了懂得打鼓和結他, Khalil在這段期間還學了彈鋼琴,方便日後創作不同類型的歌曲。
側臉印象,有趣好玩
眼前的Khalil提到音樂時專注投入,當說到自己的性格,還未入題他自己先笑起來,「我可以很不同,這邊說得正興趣,幾秒過後可以突然安靜下來」旁邊的助手點頭表示認同,大家又笑了起來。
去年年尾Khalil推出了他的第三張專題《未來》,令人好奇的是在歌詞集的方大同照片旁邊開了兩個小洞,用意是甚麼?Khalil與助手立即笑起來,2人即席示範,大同站在前方,助手拿著歌詞集,將開孔放近眼睛,「看出個未來」2人齊聲說,手裡才拿著他的照片,大同仿佛由從紙上立體地跳入你的眼簾。另一面的方大同,原來是既有趣又好玩。
未來,我有想法
方大同的專輯每次都圍繞著一些主題,第一隻《Soulboy》說的是大同世界的景象,《愛愛愛》描述不同種類的愛,到最新的專輯《未來》,方大同,你在想甚麼?
「《未來》這隻碟是關於愛情與環保,兩者有個共通點,都是需要我們去保護和培養它,假如你不愛惜的話,很快會有消失。」聽著大同說話,再看回大碟中的一首歌 《暖》, 歌詞中提及
「全世界在暖化 我怕再不可以一起看雪花
他不送她手襪 她不泡他熱茶」
是關於全球暖化的問題,眼前的大同更加的真實。Khalil對社會的觸覺,大概來自他一向愛聽的音樂,他最喜歡的歌手Stevie Wonder或是Beatles, 他們的歌呈現的都是一些社會現象,聽得多了,也關心起來.。當大家還在感慨生活在一片K歌的文化中,難得大同夢想自己的音樂能帶給大家正面的訊息,也帶大眾去思考問題。
下次,你再聽方大同的歌的時候,不妨抱著這樣的心態,
「請聽,大同與你說話。」
---------
方大同訪問原稿
我考慮了一會,還是post出來了 ,沒什麼,到底是自己寫的^^"
我很喜歡編輯寫的版本,這樣的大同,觀眾看來是很新鮮的,
愈來愈喜歡 U+
http://www1.uzone21.com/uplus/index.epl?id=1042
(大同訪問 ,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