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ours Project
「遲來的相處」:
內地新來港子女眼中的父親
內地新來港子女眼中的父親
摘要:
本研究希望藉著探討內地新來港年青子女眼中的父親形象,以及他們與父親相處的關係,補充過往對新來港青少年與父親相處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訪問了八位來港不足一年的青少年人,了解他們在來港前與來港後對父親的印象。研究發現新來港子女眼中的父親形象會隨著來港前後與父親不同的相處模式而有所轉變,然而這種改變的程度八位受訪者各有不同,當中的因素包括:來自農村的跟城市的子女對父親的期望存在著差異;來港定居前曾到過香港旅行的子女,傾向容易理解父親在香港的形象;不同的團聚模式中,子女對父親的觀感有所不同;母親對建立子女眼中父親的形象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來港初期的內地子女來說,遲來的相處,令父親出現前後兩種形態,當中需要他們以時間去理解,再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父親形象。
目錄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研究目的及研究概念
第三章、文獻回顧
一、移民家庭與兒童
二、過往新來港青少年研究重點
三、新來港家庭中的父親
(1)父親的社會性定義
(2)不同團聚模式中的父親
第四章、研究方法
一、樣本及內容
二、訪問內容
第五章、新來港子女眼中父親的類型
一、亞慧 ----- 轉變中的好爸爸
二、亞華 ----- 陌生的父親
三、亞峰 ----- 有錢的爸爸
四、亞彬 ----- 默默工作的父親
五、亞碟 ----- 媽媽口中的壞爸爸
六、亞如 ----- 發現爸爸更加多
七、亞桐 ----- 從遊戲中淡出的爸爸
八、亞雄 ----- 爸爸多說說話吧
第六章、研究分析
一、來港前與來港後的爸爸
來港前
(1)家中的「聖誕老人」
(2)媽媽服侍對象
來港後
(1)辛勤工作
(2)重視學事業
(3)父親的側面印象
二、子女眼中父親的差異
(1)城鄉的差異
(2)提早適應
(3)團聚的模式
(1)家中的「聖誕老人」
(2)媽媽服侍對象
來港後
(1)辛勤工作
(2)重視學事業
(3)父親的側面印象
二、子女眼中父親的差異
(1)城鄉的差異
(2)提早適應
(3)團聚的模式
三、母親築起父親的形象
第七章、總結
第八章、後記
做得甘辛苦,無論成唔成熟都不滿足於只是放在department個玻璃櫃裡封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