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話題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冬天的你好嗎?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林夕說
當你真正痛苦的時候,連呼吸也會感到困難(這樣的經驗寧願你沒有)
銘心不等於刻骨,當感情昇華,消化,再化作文字,能轉化成大量的利益
你哭的時候,眼淚被蒸發,化成天上的雲,再作雨點落在對方的身上, 是一個循環
創意並不是天馬行空
只玩食字, 是小幽默,不算是橋王
<只愛陌生人>寫於王菲最失落的時候。那時候,她剛與對方離婚,正默默承受著一切,寫這隻碟是想安慰她,也在安慰自己
他想將哲學轉化為文學
張學友<慢條斯理 >
「花瓣,可以開的總會開,有日盛開也都終須跌下來」
在他經歷嚴重失戀之際, 寫下了<如果可以再見你>、<我這樣愛你>,情感最真切的表達
<人來人往>是他近年最滿意作品之一,花了48個小時寫成,是少有比喻的「淡季」,
寫詞的目的,只要有一個人能產生共鳴,情感得到釋放
他希望教通識多於歌詞創作
-----------
在整理上他的筆記,
「如果不打開自己,就創作不到。為何怕被人知道自己軟弱的一面……文學需要真實的感覺。」 ( 呂 )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文字・感覺──訪問青年作家呂永佳
呂永佳,不折不扣的浸大人,浸會大學中文系的本科、哲學碩士畢業生,現在浸大就讀中文系的博士學位。他,近年在文學比賽中屢次獲獎,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城市文學創作獎,作品散見《香港文學》、《秋螢》、《明報》、《成報》、《字花》、《文學世紀》等。無論是在新詩、散文或是文學批評文章,每一方面的表現都同樣地出色,上年更推出了首本個人新詩集《無風帶》,為他現時的作品作了個小小的總結。
同時,為了鼓勵更多的文字創作者發表自己的文章,他去年與浸大中文系的幾位師兄合作自資出版了文學雜誌《月台》,為文字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分享的平台。對呂永佳來說,創作是他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學的種子早在中學時期播下了。時至今天的碩果纍纍,與文字相交,當中的苦與樂,這次由他親自為你娓娓道來。
創作・不斷的思考過程
創作是否需要具備某些條件呢?呂永佳並不認同,創作可以是天馬行空,不受約束的--「只要是對生活保持一份敏感度與真切的情感,很微小的事也可以成為創作的源頭」。
去年的大學文學獎,呂永佳獲得了散文組的冠軍,他回憶當時參賽的題目《鐵甲人》的靈感來源是兒時很喜歡的一種玩具---鐵甲人。看著手中的玩具,那時候他在假想「如果若干年後,科技發達到可以將人類變成『鐵甲人』的地步,大家看不到彼此的面容,這個社會將是變成怎樣?」帶著這個問題一直思考……「外表雖然是鐵甲,但裡面藏著的還是有血有肉的人呀」,他豁然開朗,寫下了《鐵甲人》這個題目,提醒著人們在科技的發展與日俱增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最重要。呂永佳分享說,創作的內容很廣泛,個人、社會、家庭可以無所不談,要保持對生活的觸覺及要反覆思考,若不思考人生,創作的內容也會變得枯燥乏味。
黎明前的暗淡
今天,我們看到的呂永佳在文字上得心應手,文學成就也受到大家的肯定,他坦言在創作初期也經歷過一段暗淡的時期--「大學一、二年班時寫的不太好,大三才開始覺得有進步」,他眼見有些同班同學在大二的時候已經開始獲得了一些文學的獎項,自己暗暗焦急起來,「總覺得自己的文章比不上人家的,缺乏自信,作品還未夠成熟。」
他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堅持寫作的決心,定期參加大學詩會的聚會,嘗試投稿到文學雜誌去試試看。「老師的指導和同學之間的鼓勵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有時候同學簡單的一句--『最近有沒有作品給我看』,已經可以成為我創作的動力,令我決心去做好它。」偶爾在文學雜誌裡看到自己的文章,會令他開心不已。
呂永佳的一番努力,總算沒有白費,他終於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而且是雙喜臨門--第三十二屆青年文學獎(2004-05)新詩高級組冠軍、小小說高級組優異獎。這對呂永佳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獎項換來了別人的注視,獎項對你以後發表的文章,以至出書等,有莫大的幫助,而且對個人來說,這是一種肯定。」當然,在以後的日子裡,他獲得的獎項愈來愈多,文字愈來愈突顯出個人的風格,寫的題目也更趨多元化。與以前相比,現在的他更強調要寫真實的情感,「這才是最有感染力的」,「以前會寫一些大題目,例如:飢餓、戰爭等,現在想通了,其實最重要的真實的情感,也最能感染讀者。」
九月裡的陽光
在浸會大學讀完碩士後,呂永佳曾在一所中學任教中文科,雖然不是教了很長的時間,但從呂永佳的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很受學生們的愛戴。當時的他,苦惱工作的時候,有許多瑣碎的事要處理,沒有多少時間細細去品味生活,自覺那些時候的作品只流於膚淺。現在,他又再次踏進熟悉的浸會校園,開始三年的博士生生涯。回來後,他形容自己的敏感度和感應力又漸漸提高了,「在書本的包圍下,人的靈感和感應力也特別好。」
回憶起以前大學生活的趣事,不忘一大堆同學聚在一起說笑談天的日子,還有定期的大學詩會,每次上詩會都會令他感到很愉快。讀碩士的時候,更有機會與老師、同學一起到外地作學術研討交流,研討之外,大家更一起參觀、遊覽當地名勝古蹟,令師生之間的關係增進了不少,這些都是非常難忘的經歷。呂永佳表示,他很喜歡浸大的老師和同學們,回顧自己創作的路程時,他十分感謝這裡的老師打開了自己的眼界,讓他能接觸到不同的偉大的文學作品;而同學們的善良與彼此之間的真摯感情,亦使他十分珍惜。
現在的呂永佳,拋開了煩瑣的工作,又可以盡情投入以他敏感的筆端觸碰生活,以文字與我們分享自己對生活的真情實感。浸大,這個相對寫意的創作空間,想必能為他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位浸大出品的年青作家--呂永佳的最新佳作吧!
-----
E-share :http://www.hkbu.edu.hk/sa/eshare/
30/10
------
這天看著你的身影在我眼前掠過,我跟你打招呼,帶著耳機的你並沒有聽見。我在想,也許有天你就這樣在我眼簾消失,我卻連你的影子也無法記憶。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我們夢想
我們夢想---
用愛將不同族裔融為一家(左至右 :吳 ,葉,曾)
-----------------------------------
曾:我們服務的是在港生活的南亞裔少年人,很多時候, 中文科成為他們學習上最大的困難, 中文成績不及格更影響他們能否繼續升學,在負擔不起昂貴的私校學費情況下,未能升學的通常出來工作,而很多時他們只能成為低下的勞動階層。看到了他們在中文上的需要, 這個計劃希望透過戲劇的形式教導他們中文。
2.目前為止, 計劃有一些可見的成果嗎?
曾:有 (開朗地笑),他們起碼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詞語。有個印度女孩,她來的時候完全聽不懂廣東話,在畢業的戲劇表演上可以說一句中文對句,她的父母在台下開心不已。
葉:他們開始時是很害怕用中文對答的, 但在最後的表演裡能夠站在人前大方地說中文對白,所以能夠提升他們運用中文的信心是更具意義的。
3.活動中遇到甚麼困難? 如果去克服它們?
曾+葉: 秩序問題(異口同聲),他們都很活躍,加上言語不通,在維持課堂秩序上常常要花很大力氣。
葉: 開始時我們用軟性的方法去哄他們,但後來失去效用, 最後用高凳搭成一個角落,讓情緒不受控制的小朋友進去冷靜一下, 對他們作特別的輔導,待他們承諾可以安靜時,再讓他們回到人群裡。
4.在活動中體會到甚麼?
吳:接觸他們之後發覺小孩子原來是不分國藉, 都很喜歡玩,吸引別人的注意。有時候會覺得他們很頑皮, 但了解過他們的家庭背境後, 發覺他們的表現是可以理解的。
曾 : 很深刻的是那個平時最頑皮的小孩, 在表演當天做得很好,我們都喜出望外。既然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裡,族裔其實不必劃分得太清楚,大家可以很好地相處。
5.未來有甚麼目標?
曾+葉 :希望能鼓勵身邊的朋友多關心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同時在LAMP這個群體裡還有許多其他的年青人, 希望以這次的經驗激發他們同樣自發組織關懷社區的活動,將 「因為愛,我們是大家庭」這個信息廣傳出去。
吳 : 之前曾到過尼泊爾和印尼,很感受到「我們是大家庭」的感覺, 很感動,希望將來多參與服侍這群人的工作。
6. 有甚麼話要跟正在追尋夢想的年青人說?
吳:Just Do It, 夢想是要行動的,成敗不是最重要的, 勇於去嘗試才最可貴,只要去做,就會有能量。
曾: 只要有夢想,就能找到與你同行的人, 大家一起向夢想出發,彼此分擔苦與樂,事情將變得更具意義。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
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創作與香煙
是香煙催生了靈感
還是創作離不開指甲縫隙裡的煙草味道?
電影 小說 流行曲 詩歌 油畫
或多或少 或長或短
對香煙有著各自的敘述
曾志偉的<<半支煙>>
葉輝的<<煙迷你的眼>>
潘國靈的<<愛戀與煙>>
林夕的<<吸煙的女人>>
林夕...
我不曉得林夕是否吸煙
可以肯定的是,
香煙成就了他的夢,
單是暗湧的一句
「讓這口煙跳升, 我身軀下沉,曾多麼想多麼想貼近......」
足以教人愛上他...
再去仔細琢磨他的詞
他的人
我,一個從不喜歡香煙氣味的人
也鍾情於由尼古丁與焦油幻化而生的可愛毒物
甚至天真地想
假如我也點燃一根香煙
筆下能否開創一番新的景象
還是想想好了
我是忍受不了香煙的嗆鼻
情感 香煙 創作
「如果愛戀就像這徐徐上升的煙霧
迷濛了眼睛」
一根煙熄滅了
你會選擇清醒
還是繼續點燃另一根?
2007年8月17日 星期五
他 •她 •她• 他• 牠
曾聽過別人說,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微妙的,美好的,而且異常複雜的。
他與她,她與他
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裡
有著各自的生活圈圈
她
原來喜歡小狗的馴良
後來家裡養了隻可愛的小貓咪
她
從不拍照
有了第一架單鏡反光後
迷上了攝影
他
夢想當個快樂醫生
誤打誤撞
進了這個學科
不太喜歡,也說不上討厭
他
偶爾會記起從前迷戀著的那個女生
他,他是個記憶的囚徒
將過去鑲進骨子裡
一想便是整個下午
遇上了她
傻頭傻腦的
兩個圈圈套在一起
別人笑說像雙胞胎
記憶中
曾送她彩虹
在某年的聖誕
換來她的無理取鬧
好一個不歡而散
她生日的那天
坐在博物館旁的樓梯
二人點了蠟燭
唱起了生日歌
「你弄的牛排是全世界最好味的」
肉汁從她的嘴角邊掉了下來
她笑了
她也在傻笑
她寫了一個故事
她讀了
很是感動
她最近做了一個怪夢
夢裡
她把藏著秘密的瓶子
漂流到海邊去
近來
她常常上教堂
祈了禱
有次,回來前做了個決定
在跟她失去聯絡的第四百零幾天
她剪了短髮,換了電話號碼
她在努力寫故事
為找不著靈感而苦惱
他跑到別處旅行了
他不停地忙碌著
他曾送她花,但她並不感動
她喜歡上他,可他並不知道
這一年
重覆看著她不經意翻看過的書
為了不再想起她
他寄情在每天瑣碎的工作中
最近的一次生日
她收到了一個短信,回覆了
有牠陪伴在左右
這天
她並不感到寂寞
她選擇了在生日那天去旅行
沒有期望中的浪漫
但仍然深刻
香港近日的天氣很不穩定
她在猜想
他為何沒有寫Xanga了
她也許遇上另一個他
過著不那麼如意的生活
在她家門前經過
常常來來回回
轉好幾個圈
有好幾次在大學校園裡
他遠遠的看到了她
她總是千方百計要逃離他的視線
他與她也生活在同一個校園裡
她,不經意的又走到那個上落樓梯口
總期盼某天
他抱著一大堆書出現
然後故裝巧合
可他從不知道
終於終於
她打消了一個念頭
因為一首詩
曾對他生了的好感
終於終於
他也寫了一首詩
跟心裡的她說再見
他快樂
因為
她終於跟他來個大方的合照
她
我不知道她最終會怎麼樣
可能小貓咪生病了
在往診所的路途中
-----------
他 •她 •她• 他• 牠
最平凡不過的一群
有著屬於他們的